疫情期中小企业三大反思

首页    公司新闻    疫情期中小企业三大反思

 

疫情给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带来巨大挑战,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两家联合调查了995家中小企业,调查结果是非常不乐观,近35%的企业现金流撑不过一个月,30%左右的企业撑不过2个月。从数据推断来看,这个结果还是超过我们的预期和想象的,我国的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不至于如此脆弱。

IMG_256

从历史上来看,无论是三鹿奶粉,还是地沟油等等事件的发生,一旦出现这样的事件之后,我们就会看到很多的中小企业名不见经传,甚至整个产业均遭受沉重打击。按常理,在没有疫情的影响下,中小企业做为一个活体组织,也应该会有更多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那么,为什么我国中小企业如此之脆弱?其背后的原因非常值得深思和剖析,疫情期,中小企业需要冷静地沉下心来,深入系统地进行反思。

笔者从事管理咨询工作二十多年,深度参与中小企业咨询项目上百家,通过总结咨询过程中解决的诸多问题,发现中小企业脆弱的根本原因在于普遍缺乏核心能力、企业信用以及技术进步,在此特别与大家分享。

反思一:为什么中小企业核心能力不足?

多年的咨询经验发现,中小企业普遍核心能力不足,究其原因,多数中小企业停留在做生意的思维模式上,不管对什么客户、什么区域和什么产品,什么赚钱就做什么,同类型企业业务同质化严重,企业发展随机游走,基本上没有什么发展战略,即使有战略,往往经不住机会诱惑,缺乏战略定力:这样的企业,往往在经济生态圈、产业链以及价值链中的独特性不足,可替代性非常强。一旦经营环境有些风吹草动,这些企业便摇摇欲坠。

IMG_257

另外,大多数中小企业是在我国大力发展市场经济时代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早期的中小企业发展比较容易,短缺经济时代,生产资源要素丰富,市场机会空间巨大,企业就这样在全国的风口上迅速发展起来了。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到,短缺经济早已过去,特别是从改革开放中后期,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行业成了红海,而许多中小企业仍停留在过去的经营管理模式,过度依赖过去的成功路径,企业逐渐成了小老树,几十年下来,规模基本没变,而企业经营越来越难,赚钱越来越辛苦。这样的企业,即使没有疫情,也会被逐步淘汰。

所以,在疫情期,每一个中小企业需要痛定思痛,必须深入反思自己企业的核心能力和战略定力。系统思考企业的价值定位到底在哪儿?是否具备独特性,是否非常容易被替代,这些方面都是中小企业安身立命之本。任何企业在不同行业、产业、区域、层次等的经济生态圈中都必须有一个精准的价值定位,一定要清晰靠什么锚定企业的位置,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是什么,你在生态圈中怎样稳固和提升企业价值点。中小企业只有清晰完整地回答了以上问题并能完美实现,便会从容面对任何外部经营环境变化带来的任何风险。

IMG_258

十五年前,笔者主导咨询河北衡水金音集团项目,当时金音集团靠手工方式给国外代工贴牌生产乐器,专家咨询组基于核心能力打造从战略、组织、营销、生产、激励等系统设计,坚持走自有品牌的发展模式。目前,通过核心能力提升和战略价值叠加,金音集团在武强县形成了以乐器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参与了全球产业链,成为了世界级企业集团,带动武强县建设成为全国著名的音乐小镇。这个典型案例非常值得中小企业学习和借鉴。

反思二、为什么中小企业信用缺乏?

疫情期许多中小企业凸现的问题是企业信用较低,面临资金困难时,仅能靠政府扶持和补贴,多数中小企业很难获取银行、供应商、客户、核心员工等利益相关方的信任和支持。追根溯源,中小企业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靠低工资、低质量、逃税赋、拉关系、污环境等野蛮生长手段发展起来,以牺牲信用为代价换取企业的发展。

IMG_259

市场经济导入之初,整个国家经济处于短缺状态,先解决有无问题,再解决好坏问题,许多中小企业为了赚钱,产品以次充好,一时间,假冒伪劣盛行,许多中小企业快速发展起来,却种下了不诚信的基因。虽然国家加强了市场监管,如3.15打假日、质量万里行活动,但是仅仅从市场入口进行了控制,远远未系统解决中小企业诚信问题,电视的虚假广告、网销的低劣产品、传销的保健品等比比皆是。

随着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成熟,国家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供给侧改革,诚信和信用成为未来市场经济的主流,顺应社会信用需求,我国正在逐步建立一个包含经济交易信用体系和社会诚信体系在内的广义的社会信用体系,系统建设公共信用机制和市场信用机制,信用中国、芝麻信用等信用机构纷纷成立,所以中小企业急需构建自己的信用体系和诚信体系。信用成了未来中小企业安身立命之本。

反思三:为什么中小企业技术进步乏力?

疫情期许多中小企业才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产品和服务附加值低、利润薄的弊端,这也是长期以来中小企业打价格战的后果。在当前个性化、品质化的时代,同质化、低层次的发展模式早已时过境迁,可惜的是很多中小企业还是靠这种外延式的发展方式,长此以往,遇到外部经营环境变化或产业升级,仅靠当地政府的临时性扶持很难持续发展下去,必须走内涵式发展模式,靠技术进步和不断创新,才能抵御各种未来的风险,才能真正实现基业长青。

 

疫情期对受影响严重的中小型企业来讲,需要痛定思痛地深入思考:行业的领先技术到底是什么?我们的技术水平在行业内到底处于什么层次?我们要不要走技术引领的发展模式?九九年笔者在德国科隆大学CTC中心进修学习,学习过程中发现欧洲的中小企业基本都处于小而美的发展状态,赢利都非常好,而且是卖方市场,产品和服务供不应求,真正做成了“小河里的大鱼”。这些企业的共同秘方是:“技术领先”和“无可替代”。

重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一半,中小企业只要下定决心走技术引领型发展之路,会有很多方法。十年前辅导的一家企业叫林同棪国际,这家企业最早是五六个合伙人创立,有一定的市场,但是无法与国内大型国有企业抗衡,最后决定走“技术之路”。因此他们把股份的55%直接让度给美国世界顶尖级的林同棪国际工程公司,换回的是技术和品牌,事实证明他们非常卓识远见,这家公司由十年前的七八千万的规模起步,如今已经做到了二十多个亿的规模,这就是技术进步的力量。

IMG_261

以上三大问题,中小企业或多或少都有这个意识和觉悟,但是在小富即安、投机心理、因循守旧以及风险规避等因素的影响下,很难下定决心和采取行动,结果像寒号鸟一样最终会被经济的寒冷冬天冻死,这也是中国企业寿命超短的根本原因之一。所以,希望阅读这篇文章的中小企业,借助疫情期反映出的问题真正深入反思过去发展过程中我们缺了多少课?缺了哪些必修课?怎样快速补课?让我们能够抵御未来的一切寒冬,基业长青!

 

 

  

2020年4月3日 19:22
浏览量:0